今年典赞有“xin”意 项目征集活动玩出“科普范儿”

科普中国 2019-01-16 作者:赵鹏

  编者按:如今,互联网正在以“连接一切”“打破时空”的力量构筑新的传播方式,受众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往往不明真相甚至不问是非,“随手一转”既体现了对“真科学”的推崇,也有可能给“伪科学”的传播推波助澜。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实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两翼齐飞”。“科普人”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发挥专业素养、秉持远大情怀,为广大群众析事明理、解疑释惑,为科学传播建言献策、聚气凝神。

  作为中国科学传播界的一项年度盛事,“典赞·2018科普中国”(以下简称为典赞)将于2019年1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现场将揭晓2018年度“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十大网络科普作品”“十大科普自媒体”“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以及“十大科学传播事件”。目前,参评项目正在进行征集。较之去年,今年的典赞项目征集活动更有“科普范儿”:在理念上更有“心意”,在方式上更有“新意”。

  

  “典赞·2018科普中国”参评项目开始征集(科普中国网截图)

  申报主体“多元化”。与去年相比,在今年“十大科普自媒体”申报项目中,除了由非专业媒体机构创办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播客、视频直播等外,今日头条、短视频等平台账号也能申报,这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这场年度盛事中。不过,参评项目应为单个平台账号主体,多平台同时申报参评者将视为无效申报。

  申报作品“多样化”。提到科普作品,你会想到什么?文章?歌曲?还是视频?与去年相比,今年“十大网络科普作品”申报项目不仅包括原创科普歌曲、原创科普微电影、原创科普视频、原创科普音频、Web动画类作品等,还包括原创科普节目、其他原创类网络科普作品(如APP、游戏)等。可以预见,今年的科普作品将更加异彩纷呈。

  申报条件“针对化”。今年“十大网络科普作品”中,明确要求申报作品应为2018年度创作并首次发布,应于网络进行传播,2018年度浏览量不低于300万。这让作品的竞争、评比更加公平,让“科普萌新”们有了更大的机会登上领奖舞台。

  

  “典赞·2018科普中国”参评项目申报入口(科普中国网截图)

  报送方式“规范化”。今年典赞的参评项目报送方式采取单位推荐和自主报名相结合的方式。报名需登录科普中国网(www.kepuchina.cn)典赞·2018科普中国活动申报页面,网上报名成功后,须将报名表格下载打印并按照相关要求在截止日期前邮寄至人民网。

  

  大数据分析(图片来源:人民在线)

  筛选方式“科技化”。与去年相比,今年典赞的“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和“十大科学传播事件”候选名单通过大数据筛选及分析产生,不接受个人及单位申报。这不仅让评选结果更加公开、公正、透明,而且让筛选过程充满“科技感”。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已经惠及典赞,相信也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